新中国成立75年来,在古泽出土了许多珍贵文物,尤其是睡虎地秦简震惊中外,秦简上记录的秦律,代表着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法制文明。一张记录现场发掘的老照片带我们走进半个世纪前的云梦睡虎地。
在云梦博物馆二楼秦简展厅,展览的一张老照片记录的就是睡虎地秦简出土的发掘现场。49年前,这里出土的云梦睡虎地秦简被列为“二十世纪中国百项重大考古发现”和“最具中华文明意义的百大考古发现”。

1975年12月26日,在云梦县城西郊的火车站睡虎地发现了一处古墓。省博物馆专家得到消息后,带领考古队赶到了云梦睡虎地,展开考古发掘。当时在睡虎地共发现12个墓葬,当考古人员挖到编号为11的墓葬,小心翼翼地将棺材打开,眼前的景象让他们惊呆了,棺材里墓主人的遗骸上堆满了密密麻麻的竹简。这可是从未有过的发掘发现,考古人员赶紧将情况汇报给当时主持负责11号墓发掘的著名学者李学勤。

具有丰富考古经验的李学勤看到出土的大量秦简不禁喜出望外,他意识到这是个重大发现。随后,他组织专业力量成立云梦秦简整理组对睡虎地秦简进行科学研究。

经过清点,这些竹简相对完整的有1155枚,此外还有80片残缺的竹简,记载4万多字,所用的文字还是秦隶书。经过李学勤等专家学者对竹简上的文字进行研究考证,发现睡虎地秦墓11号的墓葬主人叫“喜”, 生于秦昭王四十五年(公元前262年),这些竹简上记载的秦代法律为他生前书写。喜书写的简书被考证为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、最完整的秦代法典,所载秦律代表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法制文明。
这张近半个世纪光阴斑驳的老照片,见证了当时云梦秦简出土的珍贵瞬间,而就是这瞬间成就了云梦秦简不朽的历史研究价值,也由此揭开了秦代法典的神秘面纱,

云梦睡虎地出土的秦简是我国考古史上的首次发现的秦代竹简,入选《国宝文物》故宫特展。而云梦睡虎地秦简的出土,也再次证明了中华民族曾经以优越的法文化,长期滋润过东方世界。
来源:全媒体记者 田军 吴小平 吴丽君 李银杰